省時間就是賺自由!創意工作者需要的電腦與裝備推薦:用外接高速SSD 取代隨身碟,提早下班!

創意工作者需要的電腦與裝備盤點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,那時候的「個人電腦」這個名字真的是有其意義的,因為相對個人使用的 Personal Computer(我們簡稱的 PC),還有著終端機、工作站等名詞。那個時候電腦還不是以娛樂為主,而是更像是計算機、打字機一樣,是個「機械工具」。

其實能夠更換 SSD 的外接 SSD 盒的體積大小就只比固態硬碟本體大一些些。

電腦是否屬於個人使用,對於個人檔案的使用範圍有很大的不同,上電腦課的時候,大家帶著 3.5 吋軟碟片,插入到電腦教室的電腦來執行自己的東西——然後隨著科技發展,在我進出版行業的時候,還能夠看到 zip、MO 等磁碟片載體,而隨著工作的轉向以及媒體愈來愈複雜,從以前一支錄音筆,一台文書電腦足矣的時代,到現在採訪時要拍試玩影片,甚至直接發給社群同仁作圖上 IG、Facebook 做快報;在現場拍攝時快速出圖給客戶確認等等,工作需要的設備愈來愈多,而且還真的都是必要的,能夠改善工作效率的裝備。

我的工作用電腦與配備

  • Lenovo ThinkPad T480s:自裝了 4G LTE 網卡,在哪裡都能連上雲端上網工作
  • Apple iPad Pro M1 行動上網版:使用 Lumafusion跟 Lightroom 居然比 ThinkPad 還快,當然也是行動上網版
  • 自組桌機+雙螢幕:一個螢幕工作,一個螢幕參考,舒服的鍵盤,足夠的效能
  • Sony A7III:拍照錄影都好用的萬用伙伴,搭配 Tamron A036 鏡頭
  • DJI Pocket 2:錄影時自拍跟拍側拍都很方便的小傢伙
  • Vivo X70Pro:效能足夠,電力夠長
  • ADATA EC 700G 1TB 外接 SSD:比 USB 隨身碟更大、速度更快,可以讓我直接在外接硬體工作

作為一個內容創作工作者經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?

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多樣,需要撰寫文案、腳本、經常需要快速修整照片、剪輯影片來與客戶確認(真正完成交由其他同事),於是我無法把內容全部都帶回辦公室的桌機上工作,經常需要保持機動性地,在外地、在現場就能夠搞定許多工作。而讓這些工作成果能夠快速地平行溝通,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。

開會,備份,出班,等待…。

說回來,哪個接觸到影片剪輯的工作者,不會碰上「檔案超大,光是 copy 就要等超久」等的移轉麻煩?

為什麼 SSD 外接盒比 USB 隨身碟、2.5 吋行動硬碟要好

簡單來說,在進入 4K 影片的時代,隨便數分鐘的檔案就能破 10GB 大,除非你的 switch(網路交換器,不是任天堂的)能把內網一併升級起來,不然要讓檔案從這台電腦到那台電腦,是非常痛苦的事情,經常我們複製之後,就只能去開小差喝下午茶了。

USB 隨身碟最大的問題在於速度與容量,能上到 USB 3.2 速度的 USB 隨身碟比較少,同時容量一拉大到 512GB 以上,價格就會突然地拉高。而傳統的 2.5 吋機械硬碟的問題則是怕搖、怕撞,雖然單位的容量大小很便宜,但是速度實在慢。

我選擇的外接 SSD 盒+SSD 的組合,就是擷取了兩者的優點,在體積上,雖然比 USB 隨身碟大,但比 2.5 吋行動硬碟更小;在速度上,支援 USB 3.2 的 EC700G SSD 外接盒讀寫速度最高 1000MB/s 的速度,大約是比行動硬碟快上 12.5 倍,也比大多數的 USB 隨身碟快上 2~5 倍。

更重要的——我可以自由的替換裡頭的 SSD,只要找到 PCIe Gen3 x4 以上規格的 SSD,都能夠享有高速,且 SSD 近年的降價幅度相當大,1TB 的 SSD 不到 3000 元,實在是划算,如果不敷使用了,我也可以自己輕鬆的換新的進去,畢竟科技這東西,愈等愈便宜(恩…顯卡除外)

EC700G SSD 外接盒搭配 LEGEND 740,用隨身 SSD 取代隨身碟

威剛 ADATA 的 SSD 外接盒 EC700G,體積只比隨身碟大一些,摸起來是金屬的質感,是實體比照片更討人喜歡的類型。在本體上只有一個 Type-C 孔,不過盒裝內附了 Type-C 雙頭以及 Type-C 轉 Type A 的兩條線,基本上可以用於所有的裝置,盒裝內還附贈了一片散熱片給你貼在自己買的 SSD 上頭。

安裝 SSD 進去 EC700G 相當簡單,一插一鎖,搞定

EC700G 裝上 SSD 的方式簡單到沒什麼好說的,對準,插入,鎖上螺絲,貼好散熱片,搞定,簡單到很難更簡單了。而我選擇它的主要原因,就是在於這個七彩的 RGB 燈光——而且氣質收斂的剛剛好,不會過於大鳴大放,但又騷的讓人想多看兩眼;現在同事都用「那個發光的」稱呼它也是出人意料之外…。

錄影由於曝光關係,燈光部分幾乎都會過曝,現場肉眼看更為鮮豔且不會過白。

而裝載在 EC700G 裡頭的 SSD 我選擇 ADATA LEGEND 740 PCIe Gen3 x4 M.2 2280 固態硬碟,名字很長有沒有?其實他的名字就是 LEGEND 740,後面都是規格字。LEGEND 有著 PCIe Gen 4 x4 以及符合 NVMe 1.4 的標準,連續讀寫技術規格數字可以來到 2500MB/2000MB,並且有著 SLC 快取演算法與 HMB 技術,在 4K 隨機讀寫時的速度會更快。

LEGEND 740 隨附的散熱片相當低調沉穩,藍金的配色有種貴族感

白話文來說,LEGEND 740 這系列的 SSD,速度超越了 EC700G 的規格,而且在小檔案讀寫的速度特別快,最重要的,價格還相當實惠,原廠提供 5 年保固,EC700G 外接盒加上 1TB 的 LEGEND 740,比類似規格的 1TB USB 隨身碟還要便宜——又便宜,又快,還會閃閃發光七彩絢爛,不買嗎?

實際使用情境

我主要的工作情境是需要把檔案在不同的裝置中移動並且剪輯,為了有最大的相容性,我建議將你的外接 SSD 都格式化成 exFAT 格式,這樣就能在 Windows、MAC、iPad、Android 中都能讀取寫入使用。

影音工作時…

Macbook Pro 雙螢幕使用 Lightroom 修圖,資料轉存

多圖的環境下,硬碟空間就像一個體力數字,硬碟愈滿,體力愈少…。

沒什麼好說的,不管是攝影師棚拍時從筆電中複製檔案,或是記憶卡取出備份同時移轉到其他機器工作的時候,一顆又大又快的外接 SSD 都超級有幫助,特別是這種動輒一兩千張檔案的時候,你真的會知道為什麼小檔讀取的效率那麼重要。外接的 EC700G 基本上可以讓我直接外接裝置上直接挑圖、濾圖,然後快速地交接給下一手進行工作,時間就是金錢啊朋友。

iPad Pro 使用 Lumafusion 剪片,直接從外接裝置讀取剪接

在外剪片的好朋友,iPad Pro

在上一版大更新過後,LumaFusion 終於可以在外接裝置直接剪片了,在對於 iPad OS 那有夠爛的檔案管理機制上可是大大的解放了我們的手腳,有用過的朋友應該都能夠理解,當年那只能把檔案拉進 iPad 才能剪接,但 iPad 的檔案總管的複製功能非常陽春,你根本不知道到底現在複製到了哪裡、還要多久的時間,更別談這有多麼吃 iPad Pro 本來就超珍貴的空間了。但現在,我們可以直接在上頭剪接檔案,輸出,然後啪的一下,拿去桌機或是其他電腦準備其他後製或是上傳、歸檔,再方便不過了。

閱讀更多:iPad Pro 2021 M1 11吋+Logitech 羅技 Combo Touch 鍵盤觸控板保護套使用心得(長期更新)

電玩時…

可以作為 PS4/PS5 等的遊戲外接硬碟,變大你的 PS4 容量,同時讀取遊戲更快!

讓 PS4 有個 RGB 炫光的新肚量!

我還買不到 PS5。重複一次,都一年了,我還是搶不到 PS5。回到正題,給 PS4 裝上 SSD 是個非常有效解決內接硬碟有夠小且速度不夠快的解決方案。但由於 PS4 在讀取外接 SSD 的時候必須格式化成它獨特的格式(應該也是為了防盜),所以要注意這顆 SSD 就只能夠給 PS4 用了。首先先確定外接 SSD 是在 exFAT 格式(以防 PS4 讀取不到),接著接上前面或是後面的 USB 孔,在 PS4 選單中,選擇「設定」→「週邊機器」→「USB 儲存裝置」。選擇偵測到的 USB 外接 SSD,然後選擇「格式化為擴充儲存空間」,就能夠完成程序,日後遊戲會優先安裝在外接 SSD 裡頭,你也可以選擇把資料從 PS4 的內接硬碟轉存到外接 SSD 來。記得如果要拔下外接 SSD,要去「停用擴充儲存空間」才能夠安全的停用。

小結:用科技省時間來獲得更多自由,升級你的工作方式

時間就是金錢,這真的是一個愈早理解愈早受益的話。唯有不斷地最佳化你的工作方式,你才能夠更有餘裕,更能夠把時間花在思考,花在創作上,讓科技的進步來解放出你的腦與時間,來獲得更多的自由。

更簡單的說,我真的回不去那個複製檔案要等上幾個小時(還要擔心出錯誤!),出班回來準備備份,跟著伙伴又氣又累地等著檔案飛去它們該去的地方…。一個能自由升級容量,價格也相當實惠,且還帶點騷氣的七彩燈光,在你又買一顆 USB 隨身碟、或是 2.5 吋傳統機械硬碟之前,請考慮一下它。

ADATA EC700G

ADATA EC700G SSD 外接盒

  • LED燈光
  • 隨身碟般的體積
  • 可簡單地更換裡頭的 SSD,自由擴充,不需要工具
  • 傳輸速度 1000MB/s,大約是傳統硬碟的 12 倍,隨身碟的 2~5 倍
  • 可以接 PS5/PS4/iPad Pro 等裝置
  •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adata.com/tw/consumer/848
ADATA LEGEND 740

ADATA LEGEND 740 PCIe Gen3 x4 M.2 2280

攝影:何彥蓁
作品網站:https://yenchenho.tw/

You may also like...